什么是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對資產管理業務人員所開展的為客戶設計證券投資計劃、下單買賣的過程和結果和給客戶的回報等業務過程和業務統計、業績評價進行的管理。那么常見的資管有哪些?
何謂資管?資管,即資產管理,就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母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托擔任資產管理人,為資產委托人的利益,運用委托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行為。這個過程可以形成標準化的金融產品,謂之資管產品。
常見的資管有哪些?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資管業務主要包括:基金子公司資管、券商資管、保險資管,以及銀行資管。當然,我們熟悉的信托也屬于資管范疇,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基金子公司資管
政策法規:2012年9月26日,證監會頒布法規全面放開基金管理公司資管業務。此后一年半的時間,基金資管行業發展迅速。
優勢:小額充足,300萬元以下的小額200個;在操作模式上與信托最接近;且由于讓利于投資者,產品收益高于信托,在募集速度和投資者喜好程度上更勝信托。
劣勢:基金子公司成立時間較短,自身資本實力不如信托;以降低費用,提高產品收益,壓縮自身利益擴張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運作尚不夠成熟,產品需要精挑細選。
券商資管
政策法規:證券公司被譽為擁有了金融投資全牌照,能夠開展信托公司能做的大部分業務。券商資管一經放開,便迅速發力。據統計,截至2013年3季度末,券商資管規模達到3.89萬億元,目前規模已近4萬億,有強勢超越信托之勢。
優勢:小額充足,300萬元以下的小額200個;營業部網點多,在客戶資源、營銷能力和投資證券市場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以及和銀行、基金、信托、保險等機構長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渠道。
劣勢:大部分為操作簡單,缺少技術含量的通道業務,主要依賴銀行渠道,難以形成持續競爭力;審批制,審批流程長,效率不高。
保險資管
政策法規:2013年2月17日,發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資產管理產品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后,保險資產管理的業務范圍得以拓寬。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保險資產管理規模6833億元。
優勢:保險資管因其行業特殊性,擁有先發的資金優勢;風險較低,安全性高。
劣勢:因對資金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保險資管過于保守、弱勢,產品收益相對偏低。數據顯示,2013年保險行業的投資收益率為5.04%,市場可查詢的主要幾款保險資管產品的收益率大多處于2-3%。
銀行資管
政策法規:2013年9月末,銀監會批準了國內11家商業銀行開展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宣告銀行理財正式進入資管時代。截至2013年底,試點銀行均完成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申報,總規模超過100億元。
優勢:客戶基礎好,具有平臺優勢,資金實力強。
劣勢:資管能力不強,需要一個積累和發展的過程;鑒于銀行的國民地位,銀行資管對產品的安全性要更為謹慎,投資策略較保守,產品收益不高;收手續費和業績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