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剛剛接觸信托/資管/私募基金的客戶,在同選信托網溝通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的錢打出去后會不會出什么差錯,項目信息真實嗎?賬號信息正確嗎?新聞上金融詐騙鬧得人心惶惶,會不會被管理方或者融資人攜款潛逃呢?
事實上,在我國按照法律規定,目前的信托/資管/私募基金均采用強制第三方托管政策。那么,什么是第三方托管?第三方托管能保證資金絕對安全嗎?
定義:第三方托管
目前提到第三方托管,比較熱的是P2P的三方支付平臺托管,通常指投資者在第三方平臺開通個人賬戶。這個同私募的托管有所區別。在私募投資領域,第三方托管顧名思義就是把資金放到管理人、融資人之外的第三方賬戶,通過對資金劃出的管理,避免任何一方秘密轉移款項的情況。
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梳理一下資金流轉過程,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這個三方托管概念。
在信托(資管/私募基金相同,以下略)募集過程中,投資者需要把款項打到一個指定的、全國統一賬戶中,這個賬戶稱為“募集賬戶”。投資者可以注意到,這個賬戶是由管理人在商業銀行或券商開具的對公賬戶,目前大多采取預約進款模式,募集期間投資者先通過理財經理預約確定額度,明確投資意向后進款。如未預約進款出現超募情況,一般還要做退款處理。在募集期間,募集的資金只能存放在該募集賬戶里面,任何機構和個人都不能動用。
募集結束后,管理方走封賬流程。把募集款項從“募集賬戶”劃入“托管賬戶”,托管人通常為銀行或者券商,托管方核實資金到賬情況,并向管理人出具到賬通知書。管理方出具產品成立公告,一般會在產品成立當天把款項劃入融資人賬戶,資金即日起息。
第三方托管安全嗎?
在三方托管機制中,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由融資方支付,投資者的資金經由“募集賬戶→托管賬戶→融資人賬戶”,參與者分別為管理方(信托公司/資管公司/私募機構)→托管方(銀行或券商)→融資方,整個鏈條清晰明朗,邏輯上來說不存在有一方可以私吞款項的情況。
但選信托網發現,在實踐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問題。在債權關系中,管理方通常對款項運行過程不會嚴密監管,不需要公開披露款項情況,只要定期付息,到期還本即可。三方托管能夠有效運轉的前提是三方互相獨立,不存在裙帶關系。由于信托、資管管理人均為機構背景,與融資人聯合作弊的可能性極小;但在私募基金中,對私募管理方股東背景并無實質規定,全國大大小小的私募公司經一輪清理后大概還有上萬家。例如某集團手握幾家私募公司,再成立一些項目公司,然后項目公司通過私募公司募集資金后,資金回流到集團公司,成為事實上的資金池項目。這樣的項目風險,恐怕連項目經理也說不清。
在比較信托和契約型基金的區別的過程中,我們反復強調,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管理方的不同,原因之一就在這里。
投資者如何確保資金安全?
目前監管層對剛性兌付、借新還舊、資金池等概念的打擊態度不言而喻,對投資者而言,要確保自己的資金不至于流入這樣的項目中,就必須擦亮雙眼,從源頭上避開這些風險。
具體來說,一般要把握好這幾點就可以:
一、確定自己項目實際上的管理方是信托公司、資管公司、契約型私募基金。由于三者都要走信托通道,有的投資者可能會以為都是信托,一定要通過合同確認。
二、確認募集賬戶和賬號信息(一般由理財經理完成)
三、做好融資方的背景調查。現在企業之間盤根錯節,要追究集團關系通常涉及大量的信息確認。這部分通常由您的理財經理代為完成,因此,選一個靠譜的理財經理就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