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春節前劇烈震蕩行情之后,公募基金在雞年的業績如何?
統計數據顯示,在農歷雞年,八成主動管理型基金單位凈值取得正增長,其中四成基金單位凈值增長超過10%,更有一成多基金增長超過30%,表現最好的基金增長超過60%。在雞年表現落后的基金中,有10只基金單位凈值跌幅超過30%,表現最差的基金跌幅超過40%,基金業績首尾相差超過100%。
八成基金取得正收益
東方財富Choice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從2017年1月28日到2018年2月15日,從公募基金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看,在2192只具有完整雞年業績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中,有1795只上漲,392只下跌。
在取得正回報的基金中,單位凈值增長超過10%的基金有850只,超過20%的基金有358只,單位凈值增長超過30%的有135只,更有15只基金單位凈值增長超過50%。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以61.46%的單位凈值增長奪得冠軍,東方紅滬港深混合基金以59.98%的單位凈值增長緊隨其后,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基金以58.52%的單位凈值增長位居第三。景順鼎益、國泰互聯網+、匯添富行業混合、東方紅中國優勢混合、嘉實優化紅利混合等基金年度單位凈值增長均超過50%。
從雞年凈值下跌的基金產品看,跌幅超過10%的基金有128只,跌幅超過20%的基金有34只。在業績落后的基金產品中,多只重倉軍工概念股的基金業績墊底。
盡管八成公募基金在雞年取得正收益,但不少投資者可能并沒有賺到錢,尤其是在去年第四季度買入基金的投資者,臨近春節的市場大跌,讓不少基金凈值回撤嚴重,抹去了去年三、四季度的漲幅。
凸顯投資邏輯差異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基金產品的業績表現,同基金經理的投資邏輯密切相關。從績優基金投資邏輯看,大多秉承傳統價值投資理念,重倉具有業績支撐的家電、白酒、銀行、保險等具有強勁業績支撐的龍頭股;而績差基金的投資邏輯,源于沒有聚焦業績主線,一些概念股缺乏新增資金接盤。以軍工板塊為例,在業績為王的投資主線中,缺乏業績支撐,僅僅依靠概念難以吸引資金買入,慘烈的估值下跌過程貫穿全年;而重倉高估值概念股的部分基金,同樣經歷了慘烈的估值下跌過程。
從績優基金重倉股情況看,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長期持有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龍頭股,以及“家電雙雄”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并重倉持有伊利股份、上汽集團等行業龍頭股,這些權重股在2017年均享受到業績和估值的雙重提升,股價大幅上漲。而在2017年的港股大牛市中,不少基金重倉了騰訊控股、吉利汽車、融創中國等,也給基金凈值貢獻了不少收益。
在業績落后的基金中,主要與基金經理趨勢誤判、踏錯節拍以及頻繁踩雷有關。以某價值增長基金為例,從其定期報告披露的股票倉位及重倉股情況看,持股非常分散,2017年第二季度共持有148只個股,占基金凈值比例為71.78%,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凈值比僅為6.68%,由于誤判市場趨勢,幾乎全部押注高估值概念股,在高估值板塊趨勢下行的行情中,凈值大幅下跌在所難免。另外,從該基金定期報告看,前十大重倉股,幾乎每個季度都要全部更換一遍,頻繁調倉但沒踩對節拍,也讓基金業績雪上加霜。
頻繁踩雷也是部分基金業績落后的原因。在價值回歸邏輯下,不少地雷股被引爆,造成某些基金凈值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