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新世紀評級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信托行業信用研究報告》,對當前信托業風險現狀進行分析,并展望了2018年發展。
報告稱,信托業務發生兌付風險的項目呈擴散化趨勢,整體信托風險規模波動上升。與此同時,大部分信托公司固有資產信用質量處于較好水平,部分信托公司受宏觀經濟環境、自身風控水平及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影響,固有業務信用質量較差。
新世紀評級對比了2016年末68家信托公司固有信用資產的不良率和關注率,并挑選25家固有信用資產不良率或關注率相對較高的信托公司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從不良率情況來看,華宸信托、浙金信托及吉林信托的不良率最高,分別為 31.35%、26.19%和 22.87%;北方國際信托、華寶信托及新華信托不良率處在 10%-15%之間;新華信托、西藏信托、中泰信托、天津信托、華融國際信托、陸家嘴信托等處在 5%-10%之間。
從固有資產關注率來看,新時代信托、北方國際信托、天津信托及金谷信托固有資產關注率皆在30%以上,其中新時代信托更是高達88.50%。
展望2018年,報告預計信托業監管將持續強化,通道業務沖擊明顯,部分限制領域信托業務的信用風險暴露可能性明顯上升,但信托作為實體經濟重要融資渠道將受益于經濟復蘇帶來的融資需求回升及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在行業整頓和主動業務轉型階段,大型信托公司競爭優勢更為顯著,特色化經營的中小信托公司也有望脫穎而出。
報告稱,2017年以來信托迎來了監管評級、分類改革試點、信托登記平臺上線(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營改增等監管要求。
隨著2017年11月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12月規范銀信類業務的55號文的出臺,資產管理行業將邁入統一監管的新階段,打破剛兌已成為資管行業勢在必行的改革,而繼證監通道之后,信托通道也面臨強監管。
預計2018年信托監管將繼續強化,行業整體面臨調整和收縮,系統性規范整頓將帶來優勝劣汰;資管行業打破剛兌勢在必行,在市場風險出清階段,信托行業將面臨陣痛,但有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報告還指出,近期房地產行業的傳統融資渠道持續收緊,包括直接債務融資以及銀行信貸, 使得其對信托的融資需求增加。
未來,隨著資管新規及系列政策的落實,房地產能夠獲得的銀行表內、表外資金支持將繼續減少,短期內大幅調整至債券市場融資的難度較高,對信托融資渠道的依賴將進一步加大,結構化調整為信托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分析邏輯類似于房地產,但是隨著剛兌的打破,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邏輯面臨極大挑戰。總體來看,短期內信托的資產端較為暢通;長期來看,監管抑制非標意圖明顯,資產端面臨分層及收縮壓力。
從資金端來看,銀行對信托公司實施名單制管理,且銀行資金對接信托受到非標額度的限制,另外資管新規正式稿實施后,在一層嵌套、穿透監管下,對接信托產品的合格資管產品范圍縮小,信托的資金來源將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在此趨勢之下,信托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具備競爭優勢的信托公司將擠出其他對手方,行業集中度趨趨于提升。
報告認為,未來投貸聯動、財富管理等有望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信托在財富管理方面與私人銀行和其他資管產品相比有著天然優勢,高凈值人群的增加為該類業務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其他金融企業相比,信托產 融結合、股債聯動的主動管理風格更為顯著,信托能夠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部分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知識產權的信息,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